“最后一公里”众包物流能成主流吗?
据统计,“双11”期间全行业处理的快件业务量将超过10.5亿件,比去年同期增长35%。各个平台也用尽浑身解数比拼大数据处理与分析挖掘能力、系统抗压承载能力以及运营模式优化的能力。不过,所有的能力都将体现在末端交付的能力上,所以各个快递平台都推出了末端解决方案,业内认为,解决最后一公里难点多,难度大,不可控因素太多,所以快递企业需要发力末端,然而,在末端发起的众包模式也是无奈之举,未来恐难成为主流。
众包成新宠
北京商报记者获悉,“双11”期间,菜鸟网络将围绕着保障为主、体验升级的原则,在200所大学,组件一个5000人“包裹侠”的团队和站点的分工合作,进行标准化和固化作业流程,搭建起双十一的团队。菜鸟网络将对社区驿站合作伙伴赋能,分片区面对面培训,并过全面摸排、压测预演、将责任分配到人,保证双11末端的交付能力。
快递企业也发力末端,韵达在“最后一公里”及“末端100米”方面采取了自建门店、合作便利店、智能快递柜等等。韵达重点打造的“便利店+快递”模式,既解决了日常快消品的销售,也降低了门店的配送成本。据介绍,截止目前,韵达末端网点自建门店超过20000个,合作便利店、物业及第三方合作资源超过16650个。韵达已和速递易、云柜、各大智能快递柜公司开展合作,日均投递量已达每天30万件。
圆通速递除了发力合作伙伴外,则更注重信息化对末端的作用,推出了行者APP,该系统通过签收、取件、抢单核心功能有三大块以及列表签收、扫描签收、快捷签收、快捷转入代办点四种支持方式,方便快递员合理规划路线。通过微信、电话、会员平台和菜鸟裹裹等终端的订单进行抢单。快递员还可以对每天,每月的派取业务的统计分析。通过行者APP,圆通速递将把社区的保安、居委会的工作人员纳入到末端的快递解决方案中。
中国物流快递咨询网首席顾问徐勇认为,因为末端接近客户,投递点多,难度大,不可控的天气、交通等问题较多,所以各个企业都要发力末端,其他的中间环节的解决难度相对较小。
全链路提升
不过,有业内人士认为,物流行业是个统筹学,以往的爆仓,无非是衔接和统筹的预见不足。现在,网络化、电子面单的使用,使快件投递的和运输的精准度越来越高,所以解决双11的问题,不仅一个环节的问题,是需要整个环节能力的提升。
北京商报记者发现,“三通一达”等主流的快递公司都在强调今年双11期间,多个快递公司协同菜鸟网络等电商平台,通过大数据处理系统,按照“双11”期间快件的流量、流向,对全国各网点的双11预测业务量进行前置管理,对涉及快件揽收、中转、运输、派送各环节的场地、人员、车辆、设施设备进行优化配置和升级。
“当顾客下了订单,选择了收件地址时,这件货物的路由就已经形。”韵达速递运营副总裁赖世强表示,“这大大提高各个环节衔接和统筹能力,并能够对突发状况进行预警。”
在中间的环节,快递公司最担心的是分拨能力。赖世强表示,解决双11带来的大量订单问题,最重要的是解决分拨问题。“原来分拨靠熟练工手写配送区域,效率很低,如果他出现故障,整条流水线就停止,最终导致爆仓。现在通过对三段码的识别和自动分拣技术,能够精准高效的分拨各票快件。”
目前,韵达应用的自动化分拣设备流水线环长约200米左右,托盘300余台,运行速度2米/秒,每小时可以处理2万余票快件,配备10余台供件台,近300个格口,具备薄件和非薄件的混合分拣能力,整个系统拥有高度信息化与自动化。
“原来一条分拣线,需要50-60人,一小时只能分拣1.3万票快件,现在只要20几个人。”一位工作人员表示。
我国快递业最早布局自动分拣的是顺丰。一位顺丰相关人士告诉北京商报记者:“快递企业要有自己的数据系统、坚实的底盘建设,保证生产工具的配备、和谐,不是一项独优就可以解决所有问题。”
众包难成主流
目前,在快递末端配送环节仍存在很多问题。2016年9月,国家邮政局和各省(区、市)邮政管理局共受理涉及快递服务申诉的问题达15002件,占有效申诉量的95.1%。其中,邮件丢失短少问题增长192.4%,邮件延误增长101.7%,和邮件损毁增长100.0%。
徐勇则认为,之所以产生这些问题,与快递业现在的加盟模式有一定关系。“如果送件的价格与预期的不一致,快递员的服务质量就会下降,就有可能产生上述问题。”徐勇表示。
对于现在语法火爆的众包,徐勇也提醒认为,众包模式不会成为一个主流,很多用户企业不会将快递让个人进行递送。“个人很难承担快递出现问题后而产生的后果,特别是一些专业性很强的快件。”
最好的末端配送模式应该什么模式呢。圆通速递运营中心高级总监王勇表示:“在末端如果只有快递柜等智能设备,安全很难保障,所以需要人工值守和快递柜相结合的方式。”
下一篇:申通能否“后来居上”